康复数字化平台


    康复数字化平台以《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作为指导,在深刻研究康复医学和康复治疗活动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康复全过程的有效指导和监控,以及对康复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应用,从而帮助医疗机构向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康复医疗服务。支撑院外患者康复的指导、指正、问诊、评价、 随访等全周期、全过程康复的有效跟踪与追朔管理产品。

一、康复科现状

    1、康复临床路径的不规范,病人历史治疗记录回顾不完整,不能延用有效的治疗方案,造成康复治疗的效率无法评估。
    2、没有采用现代数字化的评估技术,无法对病人的体质进行辩证施治,部分已使用的传统评估方式也无法实现实时的康复评估和评估结果对比,纸质评估资料利用率低下,限制了康复医务人员对病情的掌握,严重影响康复治疗方案制定和实施。
    3、康复医师、治疗师(物理治疗、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心肺功能治疗、假肢矫形治疗)、康复护理人员之间交流存在问题,无法及时沟通患者治疗情况,纸载式信息管理和交流方式已是现代中医特色康复诊疗技术科发展的阻碍,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中医特色康复诊疗技术需求。

二、解决思路
    以康复医疗技术为核心,为康复医院/康复科室提供康复医疗技术、科室管理、科研课题等全方位服务。

    1、评估路径、治疗路径(康复临床)
    系统提供标准化评定工具、SOAP康复治疗记录模版、康复结局分析工具、居家康复指导等,为患者从临床到居家提供全方位康复管理服务,实现康复临床标准化体系建设;
    2、科室管理
    通过规范化业务流程管理、绩效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等实现科室人、财、物一体化管理;
    3、人才培养
    知识库、视频指导、专家上门服务,“海、陆、空”全方位技术帮扶;

三、平台功能

    1.工作平台
    按照标杆机构的最佳实践,打造一流的康复医疗运营管理系统,有效支付康复机构的内部管理,提升其运作效率好安全质量水平。
    2.技术平台
    电子化各种先进、通用的康复医疗方法或标准,并通过专家和互联网,增进康复医疗先进技术,经验和案例的传播和分享。
    3.数据平台
    整合各个医疗机构的各类康复数据,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康复医疗专业级数据中心,实现康复数据的全称积累和高效应用。
    4.服务平台

    提供多样化的康复医疗信息服务,包括查询、统计、科普、指导、自助等,满足各类用户需求。

四、平台框架

五、解决方案
    1、建立以病人为核心的基础信息系统
    基础信息系统包括支撑全院信息化应用的各主要业务子系统,如基础HIS、CIS、LIS、PACS、康复治疗、康复评定、康复文书、医保等,对业务流程、功能设计、人机界面等进行进一步优化,更符合实际业务需求,提高易用性。
    2、提升信息展现和交互能力
    建立全院内外网信息门户,面向不同角色提供不同的展现方式,并通过最新IT技术加强各个角色之间的沟通交互,具体包括:(1)医院管理门户,通过建立统一的“医院办公管理门户”,为全院的管理层应用提供操作界面,实现移动办公;同时为各部门授权访问院内综合性信息提供统一入口,提供各类信息服务;(2)医务人员门户,支持医务工作人员设置、定制自己的个人主页,从而实现个性化的界面风格,门户主页能够集中展示系统各种信息,方便用户即时了解关心的内容;(3)患者公众服务门户,通过建立医院公共服务门户,实现医院通过Internet公共网络进行各类信息交流、信息发布和宣传;同时基于该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增值性服务。
    3、建立康复特色的“一体化应用”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现代医院的运行是建立在医院的医疗临床/科研教学业务,行政管理业务,医院设施设备运行管理的三大业务模块基础上,现代医院管理的趋势是医院整体化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一部分,也应该朝着整体化的方向发展;对于本项目,康复专科医院应坚持走“一体化设计”之路,可以帮助医院在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真正实现最佳应用效果,实现RHIS内部所有子系统(门诊收费、住院管理、药品、临床、医技、康复治疗、康复评定、康复文书等)的一体化。
    4、改善患者就诊效率,提高医院服务质量
    进一步优化就医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合理配置和利用医疗资源,逐一解决影响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各个瓶颈环节,减少患者划价收费、预约检查、院内会诊、检查结果、康复治疗、康复评定等方面的排队等候时间,减少平均住院日,节省患者就医成本,提高患者康复治疗效果。
    5、加强医疗服务环节监管
    对全院医疗服务过程中有关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血液安全、基本药物使用和医疗费用等关键环节进行规范、科学管理。
    6、建立高效可靠的集团化医疗协同服务平台
    本项平台建设绝非停留在解决基础和各院内的电子病历共享的层面上,而是充分考虑面向集团共享的需要,要求支持;通过协同平台,工作区的所有者可以邀请部门内、单位内、外部相关机构人员、客户(病人)来共同交互、协同完成工作,扩大了信息系统的应用交互范围。



相关产品

相关新闻